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貨比三家不吃虧,是真理嗎?

何坤謙

貨比三家不吃虧的觀念是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所以從小不論是買食物買用品買家電買水果買房子甚至於找工作大概都會貨比三家之後再決定這個觀念即使不是真理大概也變成習慣了

最近聽到一個故事說到了有一個乞丐在路邊跟人乞討他會將乞討對象依據施捨的金額跟次數做一個紀錄然後觀察這些人在施捨時的表情與態度,這位乞丐發現有人是和顏悅色有人會不耐煩有人匆忙來去故事中的乞丐其實不是真的乞丐而是期望找到遺產繼承人的富翁,身家財產擁有幾十億的富翁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女,因為年邁正考慮如何找到一個適合的遺產繼承人

各位試想如果你是被乞討的對象你會是以什麼心態處理這個過程?(當然你並不知道他是富翁)會是和顏悅色的施捨是不甘情願的施捨,根本不會施捨還是推他一把粗暴地將他推開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從PLM解決方案淺談製造業知識管理(實施篇)

-- 製造業PLM解決方案
落實知識管理
一般之建置將依據個別企業文化與需求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建置方式,筆者在這裡僅提供一般性建置原則,提供參考。

知識管理系統建置階段

第一階段:收集資料及企業e
知識管理規劃的首要工作為收集資訊,藉由知識管理小組的成立,將企業內外之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及歸類工作,以利於厘清知識管理範疇及其所應遵循之方向,並訂定合適策略及發展知識模型(Knowledge Model),另外檔e化及流程作業e化亦應於初步階段即規劃完成。
成功要件:(Sourced from book “PROGRAM MANAGEMENT 2000: Know the Way”)
-  建立領導機制(Provide Leadership)
-  成立跨單位小組(Establish Cross-Functional Teams)
-  確立e化流程(Ensure that a Process is in Place)

第二階段:建立知識系統架構
知識管理規劃的第二階段任務即為建立明確且符合實際運作之知識地圖及知識結構,藉由資訊技術的協助將有助於企業將收集到的資料有系統的儲存與未來快速的擷取,缺乏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將造成日後擷取資料與整合資料與創造知識的大量時間浪費。
成功要件:(Sourced from book “PROGRAM MANAGEMENT 2000: Know the Way”)
-  採用資訊科技(Develop or Implement Technology to Make KM Flourish)
-  培養分享文化(Develop and Nurture a Sharing Culture)

第三階段:善用知識傳播工具
善用知識傳播工具將是知識管理規劃工作中的誘因,易用而實務之工具將可引起使用者的興趣,進而主動配合相關工作,並且促使知識衍生及知識創新,並且將知識傳播至需要使用的人。反之,不適當的傳播工具將引起使用者抗拒心理及不願意配合情況,最終效益將因而大打折扣。
成功要件:(Sourced from book “PROGRAM MANAGEMENT 2000: Know the Way”)
-  展示系統效益(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KM to Encourage Buy-in)
-  嵌置於企業運作中(View KM as a Work in Progress)


從PLM解決方案淺談製造業知識管理(規劃篇)

-- 製造業PLM解決方案

製造產業知識管理
綜觀目前的國內製造業現況,其中大家要面對一項事實,企業並不能僅以削減費用來應付全球經濟的衰退,而是需積極回到企業經營真正重要的根本,也就是研發優質創新的產品,並掌握產品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因此製造產業必需積極推廣的即為以產品為中心之知識管理(Product-centric Knowledge Management),將知識管理系統運用到企業產品開發的過程之中,將全球經濟危機轉化為為國內製造業生存之一大轉機,進而躍升為國際型企業。

有別於網際網路上各大入口網站的知識系統,產品知識管理系統更為強調資訊結構化與知識關聯管理,利用入口網站功能,加上後端資源整合的機制,配合人性化的專案流程管理,採用個人化的功能介面,促使產品開發團隊成員能夠不斷產生新理念與新觀念,並凝聚共識,展現創新發展的精神,促使企業產品得以不斷積極創新,能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中作適度且必要的轉型或改變,更進一步促進產業價值煉(Value chain)各種知識活動的進行。總而言之,製造產業所需之知識管理系統必須同時具備幾個元素:
-  產品資訊網為知識資源的入口
-  整合企業內暨有的系統資源
-  啟動企業內的知識分享與互動
-  重視個人化的使用者介面

從PLM解決方案淺談製造業知識管理(需求篇)

-- 製造業PLM解決方案

前言

二十一世紀是個知識社會,也是個知識經濟時代,在此一時代中,知識與學習的重要性及價值益加受到世人的矚目。資訊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向被認為是建立知識資產的不可或缺要件,然而,回顧國內企業電腦化長達數十年的歷史,真正被改變的卻只有資料處理與儲存方式的電子化,企業所擁有的仍是片斷、零散且難以彰顯知識資產的資料。要讓資料轉化成資訊,再從資訊昇華為知識的過程,絕非自動生成或一蹴可幾,而是需要事前的規劃與準備,建立完整的連結與整合及機制,方能產生實質效益。
再者,因應國際經濟情勢的發展,國內製造業大廠的研發團隊多分散在兩岸多地,資深研發主管或技術人員,必須經常往返海峽兩岸,處理複雜棘手的技術問題。如何運用資訊科技無遠弗屆的特性,突破地理上的局限,大幅提升研發效率,當務之急就是建置整合性的協同設計環境,藉由先進的資訊網路技術,強化企業的研發競爭力與快速應變的能力,同時可以達成節省營運成本的目標。而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解決方案即是其中的核心要件,它集結企業經營目標,使得產品從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等各個階段所產生的相關資料,由原先零星分散的資料轉換為以產品整體資訊的觀點來呈現,為企業帶來成本、時間、甚至創新等多方面的效益。

PLM資訊技術應用範疇

由於現今市場環境的改變,製造產業逐漸從以檔傳遞會簽為基礎的連續性設計模式,轉型為非連續性設計之作業模式,因此一個新產品的研發,從新產品概念萌芽起,便無時無刻與內部參與人員和外部設計鏈廠商之間產生頻繁的互動關係,包括行銷、業務、製造、品保,乃至於客服人員,如果他們能在設計前期提供以往在生產、銷售所遭遇之問題,可因而增加產品設計之可行性及客戶之接受度。對製造產業而言,創新與開發新產品是所有製造業獲利及持續成長之關鍵,因此如何掌握新產品上市的先機,將會影響企業獲利之多寡及在市場上之佔有率,為了縮短產品從開發設計到上市之間的整體時間,因此必須克服時間及地域上之隔閡及限制。也因此,要對整個公司的產品研發專案及產品資料做有效率的全面控管,公司有必要導入一套適合的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解決方案。

沒有了PLM系統, 生活會更好??

何坤謙

最近在Facebook的社交網上看到一個朋友的留言主要是寫到關於執行PLM專案的種種難處尤其是當碰到預算經費不足、時間緊迫、客戶溝通困難、團隊技能不足等現實條件下主管及客戶仍要求準時達成目標時,其中處理過程的甘苦談,這是輔導顧問間的一些交流雖然話中帶些詼諧但也的確帶了點哀怨相反地在上個月拜訪一家電子業客戶時聽到客戶對於PLM系統的一些疑慮,主要是因為評估人員過去碰過一些失敗且不愉快的經驗,因此對於企業經常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經驗有些顧忌。這兩個經驗談闡述了雙方各自的心聲,一個是站在輔導方,另一位則是站在受輔導方,如果將這兩個故事放在一起,大概很容易有這樣的一個結論:『沒有了PLM系統, 生活會更好!。但真的是這樣嗎??

     究竟是什麼因素會有這樣的矛盾情形,一個全球大企業都驗證過的系統規劃架構最終卻落得以失敗收場,更重要的發生這種情形的比例在市場上還不小。相信大家都會有類似的疑惑。

我們來看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今天有人問:『企業需要導入ERP系統,應該由哪一個單位負責?』,答案應該會很明確,大概9成以上都會說是資訊技術單位(IT),也就是傳統說所的MIS單位;但如果今天問到:『企業需要導入PLM系統,應該由哪一個單位負責?』,答案就很兩極化,大概有一半的人會回答應該由MIS單位執行,另一半的人則會回答是使用單位(RD)。從這樣一個問題的回答差異大概就能猜出為何PLM系統這麼難成功的原因,主因還是因為PLM系統必須由MISRD單位共同合作才行。然而從過去的分工模式分析,MISRD單位是鮮少合作的,也因為這兩個單位的屬性與個性截然不同,沒有外力的情形下也是很難合作的。所以筆者可以很大膽的假設:『PLM系統的成功實施,將取決於這兩個單位是否能密切合作,因此優先取得雙方單位間的合作共識與默契,才有成功實施PLM的機會。』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PLM系統不應是大企業的專利』


緣起
           
倘若有人問,博威公司在PLM市場的業績,銷售數位或許並不顯眼,但若問到博威公司在PLM市場的成就,那可就不同凡響了。在過去3年推廣 Open PLM系統的過程中,博威公司是第一家每年都有突破100家客戶的服務廠商,而且重點是我們把PLM這樣的大系統變輕了,而且往後我們要把PLM系統的規模做的更小、更輕量,建置速度更快、實施成本更低。我們要讓PLM系統不再只是大企業的專利。
           
開放授權
           
開放授權模式PLM系統是目前Aras公司積極推展的一種新的模式,也是目前軟體產業的一大趨勢,由於它具備低風險及低成本之優勢,目前軟體大廠紛紛表態支援,在這樣的氛圍之下,產品生命週期管理軟體發展廠商Aras公司,便與微軟公司策略合作將旗下的 Innovator 軟體以開放授權模式釋出,提供企業免費下載使用,並配合微軟的社群授權模式(Microsoft Community LicenseMs-CL)
           
整體來說,開放授權模式帶給企業的價值優勢是很明確的,但企業要享受這樣的效益之前往往投資負擔也是不輕的(指的是專業門檻與時間的投資,並非單獨指成本方面的投資)。因此我們開始全面推展行動套件(Action Pack)、加值套件(Add-on Pack)、與加值服務(Add-on Service)

不可不知的 Open PLM 實施模式!

有效提高系統建置成功率

由於軟體系統具備高度門檻及模組不確定性的因素,不少PLM實施專案都以失敗告終。對此,我們極力推薦新一代符合低成本(Lower Cost)、低風險(Less Risk)以及符合社區模式(Infinite Value)觀念的開放式授權平台(Open PLM)與其專屬實施模式,只要企業具備實施決心與完善規劃,再搭配該模式進行實施,成功建置PLM系統並非難事。
根據麥肯錫的一份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有84%的軟體專案開發時程出現延誤,而其中又有超過30%中途就夭折。其最主要的原因往往來自:「企業在專案實施初期,常常不知道自己真正所要的是什麼。」

企業最擔心實施一套不適用的系統

種現象在中小型規模企業尤其顯著。由於缺乏經驗及可供參考資訊,這類型的企業在實施系統時,常常只能以盲目摸索的方式前進。但又受制于有限的資源,不僅無 力長期進行無法在短期回收的投資,也禁不起一次又一次的風險與損失。因此在實施一套新的系統時,企業往往抱持著一種豪賭心態進行決策,而且往往會一直擔 心:「這套系統是不是真的符合企業的需求?」、「需要投入多少時間及資源才能達成?」、「日後環境發生變化,系統容不容易進行修改?」
 另一方面,由於傳統PLM需事先支付的高昂軟體授權費用,以及後續修改系統所需的二次開發與整合成本,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同樣也是難以承受的重擔,這些問題都是項目實施的風險與壓力所在。


研發生產e化控管, 車用電子產業得力夥伴!

前言:
         
為了讓每個民眾都可以安心駕乘汽車,汽車業者始終致力於提供良善且高品質的產品服務。回應汽車業者的用心,博威顧問服務有限公司也在經濟部工業局專案輔導下,投入「車用電子產業品質規劃系統發展及創新服務」計畫,打造出高效能的產業服務平台,將開放授權模式系統平台(Open PLM)應用在車用電子產業所需之「品質規劃」系統上,滿足相關業者對於低成本與高彈性調整之需求,大幅提升車用電子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本文:

細數國內近年最火紅的產業,除太陽能及生技產業外,車用電子的後勢潛力也是水漲船高,預估車用電子業可望成為全球車用電子售後服務市場的最主要供應者。因此,除了傳統汽車零組件廠商磨刀霍霍外,IT資訊相關業者也躍躍欲試,積極進軍汽車電子周邊產業。
事實上,由於國內電子、光電及通訊等資通訊產業的上、中、下游供應鏈體系相當完整,也累積了數十年的汽車製造能力,當前正是發展車用電子系統的最好時機點。只可惜配備協力供應商,在產品的品質規劃能力上必須有所提升才能配合。


為了協助 車用電子業者建構一套完善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平台,讓業者向下可以有效整合供應商體系,向上可以充分滿足汽車中心廠的品質要求,博威推動車用電子產業品質 規劃系統發展及創新服務之研發,憑藉著過去協助公信電子、敦揚科技、及怡利電子等企業建置信息系統之服務經驗,並偕同系統整合廠商與產業專家,希望能大幅 提升汽車零元件廠商對產品的品質規劃和控管能力。

PLM 市場發展情形與價值分析

-- PLM發展趨勢論壇

回顧過去十年以來,國內持續從世界工廠轉向外銷為主,未來又將從外銷為主轉型為打造世界品牌,這一波以科技發展為主軸的產業結構中,業者不斷力求制程革新與提高產品的研發與設計能力,然而,國內的製造業者即面臨必須強化協同設計、資源整合的能力,其營運總部基礎才有穩固的本錢。正因為許多亞洲國家都有同樣的產業需求,造成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軟體系統的建置變得十分熱絡,其成長力道遠大於其它已發展之區域或國家。

前言

根據國內系統整合業者的估算,一個產品(Product)的成本,約7成比例是在實際製造前的研發階段已確立,對於眾多的OEMODM廠商而言,只要大量運用企業內外部協同合作的方式,參與產品研發及製造流程,就足以大幅縮減產品研發及製造的時間成本,CPCPLM的協助,也成為製造業者為達上述目的必要手段。

PLM2000年網路泡沬之後才有的名詞,以前協同式的軟體統稱為協同產品商務(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rceCPC)。不過2000年前的CPC和現今PLM最大的不同,在於CPC僅有協同作業,最大力鼓吹的業者以PTCIBM為主。至於今日業界所稱的PLM,包含數位化資料生成應用程式(MCAD或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製造:CAD/CAM)和PDM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ment),及包括專案、通訊、需求、視覺化等各式的管理工具平台。

網站人氣